废铜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废铜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厦门女子44年存1200元如今取出268404元请亲朋好友吃个饭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1:52:46 阅读: 来源:废铜厂家

近日,网上一篇名为《厦门女子44年前存1200元 如今成功取出2684.04元》的文章在网上刷屏, 1200元存入银行,取出时2684.04元,44年的利息为1484.04元,此事一经曝出,“历史取钱难题”就成了网友们议论的热点话题:

“1973年,1200元,够买一个大宅子了。”

“家道中落 ,44前的大款到现在只能买张床……”

“这张存单本身的收藏价值也值几万了吧?”

9月21日下午,红星新闻联系到该存单主人陈海美(化名)女士,了解了这张老旧存款单背后的故事。据她介绍,该存单是其伯伯存入银行的,后来作为传家宝之一交由她保管。这张压在箱底的“巨额”存款单,还是在一次卫生打扫时发现的,否则,还不知道要继续“存在”多少年。

红星新闻记者在与陈海美通话时,电话那头不时传来她朗朗的笑声。因为一张老旧的存款单,有不少的媒体都在找她采访,她笑着说,“我好像成了名人。”

陈女士取到钱的现场 图据网络

“传家”存款单:当时看到钱不多便没多管

19日,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组织协调下,农业银行厦门灌口支行找到了陈海美的存款单底单。

1973年其伯伯存入的1200元,历经44年,最终到陈海美手中的只有2684.04元现金。

“我起初以为怎么也能取出2、3万吧。”虽然和自己的预期不符,但陈海美的语气中还是透露着兴奋与喜悦,她说,这张存款单是2008年她母亲去世时连同一些传家宝贝一起留给她的。

因为母亲是个文盲,看不明白存款单上的字,所以当时只是叫陈海美收好便没留下别的嘱咐。收到后,陈海美看了看存款单上的数字,觉得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“大钱”,便连同“传家宝”一起收拾起来装在盒子里,再未过问。

直到今年的一次打扫,陈海美无意翻出了这张“压箱底”的存款单,出于一种好奇与好玩的心态,她这才开始了自己“曲折”的取款之路。

虽然是陈海美的母亲临终时留给她的,但事实上,这张存款单的真正持有人却是陈海美的伯伯,而其背后的故事,用陈海美的话说,“太复杂了,说都说不清楚。”

老旧存款单 图据网络

曾是富庶家庭:父辈在缅甸混出了些“名堂”

陈海美今年61岁,因为父母移民的关系,她出生在缅甸,直到8岁那年才随着父母返回家乡福建省同安县。

回忆起在缅甸的那几年,陈海美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骄傲。她说,那时她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贸易公司,主要经营粮、油等产品。家里虽有兄弟姊妹6人,但生活还是相当的富裕。“我妈妈是华侨,一个出生大户人家的小姐,从小没做过什么重活,连饭都不会煮。”

而陈海美的父亲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建人,当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已流离缅甸,虽然经过几年的打拼,在当地混出了些“名堂”,但出于对家乡的怀念,1966年,他选择变卖在缅甸拥有的一切,收拾行囊带着家人回到了故乡。“没办法,我爸爸爱国啊。”

回国后,陈海美一家住在福建同安县华侨农场,从富商变成了农人,陈海美从没吃过苦头的妈妈有些抱怨,但也开始学着干活。她说,虽然比不上在缅甸的日子,但靠着父亲积累下来的财富,偶尔再拿些家里的“宝贝”去当铺换钱,他们吃的、用的也是很招当地人羡慕,“我那时穿的裙子,别人可都没有。”

存款单背后:兄弟间手足情谊的见证

1968年,陈海美的伯伯也从缅甸回国,住进了她家的公房。她说,伯伯膝下无子女,早些年在缅甸开了家石油公司,户头上有不少的钱款。回国后,他因身患重病无法劳作,只好投靠自己的弟弟,直到1976年因脑梗去世。

伯伯回国时,陈海美还只是个10岁的小女孩,她记不得太多事情,却读懂了父亲与伯伯之间的手足情深,“伯伯每天都躺在床上,病恹恹的,我爸爸就负责照顾他。两人感情特别好。”

1973年,陈海美的伯伯拿出一张存款单交给她的父亲,抬头写着“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”,存入日期是1973年3月20日,金额1200元,存单右下角盖着“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灌口营业所”的蓝色公章。陈海美回忆,也许是考虑着父亲一家照顾自己,他便拿出自己的财产交由她父亲保管。

在那之后,父亲一直将存款单妥善保管,并未取款也不在儿女面前提及,直到1986年去世。

取款后咋用?“请亲朋好友吃饭,都高兴一下”

后来,这张存款单到了陈海美母亲手里,最终又传到了陈海美的手里。“这些钱虽然不多,但我想着好歹是父亲留下来的,取出来我还是很高兴的。”陈海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,她将把这笔钱用于亲朋好友间吃饭请客用,“大家高兴一下嘛。”

责任编辑:曹瑞

全民战鹰手游

梦幻战记无敌版

天天幻想破解版下载

叶罗丽无限金币钻石版